#哭债#
说实在的,现在社会上最害人的就是这种“无条件站在宝宝一边”的歪风邪气。
未社会化的幼童绝不是什么天使,而是一些不知善恶死活,不择手段、没有底线,然而却掌握了大量人类技巧的特殊存在。
用哭和沉默来剥夺一切令自己不快的可能继续发展的可能,是小孩子最先学会的技术之一。
严重的时候这种技能发动之快、之频密,足以让父母找不到任何开口的机会。
哭了,哭声震天,听力根本就作废了,于是什么都可以不必听见,也就无须参与讨论、不必承认、不必面对自己的任何问题。更不必说还可以充分的利用父母的生物本能实施惩罚和抱负。
原理小孩子不清楚,ta们只知道一哭就会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路人甲乙丙丁和热心网友闻声而来,帮ta们把父母钉上十字架。
怎么改善表达,绕开这种麻烦的心理战术,这是父母自己要去研究的课题,但是指望父母对这种被一而再再而三、显而易见已经肆无忌惮的伎俩一直保持就范,显然是不现实的。
父母不可能一直遵从“哭了就算了”的行为方式——小崽子们自己觉得自己是天使,根本不会意识到几乎每一个父母都早已无数次尝试过让步妥协。
一旦ta们没这么幸运和智慧,能在事情变得过于严重之前想到如何有效的对抗哭泣和沉默战术,ta们必然会诉诸最直接的暴力和威权。
ta们没办法了。
而且,这里“无条件站在宝宝一边”的同盟军们,一旦自己生了子女,一百个里面有99.9个将会和ta们在这里冷嘲热讽的“坏父母”同样“暴虐”。
因为ta们自认为不禁止、不暴怒是理所应当轻而易举的,自然ta们也就不会把这个问题当成一个需要提前努力构建工事和展开训练的严重问题,于是到了事到临头,ta们一样的手无寸铁、光屁股上战场。
现在不假思索嘲讽“父母们太暴虐”、“太没人性”,本身就在预示着未来要重走老路。
事实上,哭绝不是应该鼓励的行为。
从第一次哭开始,父母就要确保——哭只能带来暂停,绝不可能让任何事“滑过去”。
作为一种教养,哭,事后绝不应该是人家要向你道歉,而是你要向别人道歉——因为你的脆弱在造成别人的困扰。
只有与脆弱的斗争才能得到由衷同情,脆弱本身只能得到施舍性的宽容。
别人有施舍的义务,但被迫要依赖这种施舍是人生的失败,而绝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成功。
这要从子女都不知道哭为何物、能有何用之前就下定决心。要在子女的所有经历之中确保贯彻实施。
如果你没实施好,那么你要向子女道歉——我纵容了我宠爱、溺爱的冲动和不敢面对父母责任的软弱,选择了更懦弱的“放弃纠正、安抚情绪”的逃避,这是我对不起你。
我连续一周禁食晚饭,以示悔改之诚,你可以见证。见证之后,请你放弃侥幸。
我家屋檐下,哭绝不可能换到奖励。
你记住,任何时候你忍不住哭了,人固然有义务给你时间平复情绪,但你有义务道歉。而且你该不该履行道歉义务和人家有没有履行暂宽义务无关。
最终它必然是净亏损。
因为这本来就是自然法对软弱的立场——别人有宽容的义务,但软弱者必须承担道歉义务。
你不为你的软弱履行道歉义务,你的软弱就将成为可以无需再宽容的软弱。
人们不但不会再给你宽容,而且会将再三利用这一机制的你列为需要首先抹除的危害。
不这么做的组织都会灭亡,不遵从这条自然法的人必受诅咒。
让你抱有这种侥幸,作为父母是无可抵赖的失职。
转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3746220/answer/3492084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