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朋友为了三块钱在学校餐厅和食堂大妈理论,为什么我觉得很丢脸???


#面子#

“丢脸”到底是指什么?

给丢脸做一个准确的定义——“丢脸”就是个人社会资本的迅速流失。

个人的社会资本——也就是声望、信誉、易合作性、低报复性、建设性……等等等等容易转化为优质社会关系的“本钱”——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非货币、非实物资产。

那是很大很大的一笔“钱”。尤其是对其他个人资本项下余额不高的年轻人、穷人来说,更是最重要的个人资产,是安身立命、翻盘逆袭的最后保障。

因此,越是在高社会性的社群里,“面子”就越是占到个人资产的更大比重。

而资本主义社会——准确的说,市场化的社会——说白了是把很多社会资本货币化了,证券化了,使之成为了不记名,可交易的金融资产。所以导致了个人的主要资产往往是不记名的、已经“液化”(liquified)的社会资本,以所有人都变成了几乎没有社会资本的陌生人、无脸人为代价,换取了所有人都可以更容易的和陌生人交易——你无需那么了解和在意对方的为人处事、社会评价,你只需要了解对方的资产余额、交易押金。数字够大,就可以当信誉用,可以当抵押用。

但这会带来一个直接的影响——人一旦有钱就会自然的发现“匿名无耻”状态比较经济。因为社会已经转型到了只需要查看预付押金余额而不关心其他属性的机制上,因此再费心去维护社会资本也缺少使用场景,就像在精心准备一门不计入高考成绩的科目一样,渐渐的会不受重视。

这样,一切不是显性可见的体面(decency)就会被视为不必要的投资。社会成员会与之前相比出现明显的去社会化、反社会化趋势——也就是兽性、兽欲会因为社会化资本的次要化而再次明显起来。而为兽性兽欲辩护的文化投资也很容易从这个新兴市场里得到回报——它们会把这种变化歌颂为“自由”、“解放”,将其去道德化、去罪化,甚至道德化、正义化。

这其实就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会有如此激烈的两极观点的原因。

觉得“丢面子”的一方可以非常明确的感受到这种完全不顾及社会成本的维权方式在迅速的磨损自己的和作为伙伴的对方的社会资本,这让本就在其他资本项下近乎余额为0的自己感到了巨大的焦虑。

然后这种焦虑却会被很多“适应了市场文化”的其他人作激烈的批评。因为ta们认为其实这些负面评价只会由根本不重要的陌生人作出,而真正能作出实质惩罚的权力机关甚至不会对这种不礼貌、有攻击性的行为作出理会和追究。

就算是堵着窗口纠缠食堂大妈又如何呢?食堂能报警吗?警察来了能怎么办?还是学校能因此给个处分?而就算同学和路人为之侧目又如何?ta们能对这行为做出什么惩罚?就算是义愤填膺或者心生鄙夷,只要三天过去,这些观众就会因为缺少身份信息而失去愤怒的具体指向。

因此,从经济理性的角度来看,顾及体面和社会观感这类“陈腐”的资产项目而回避在可能具体获益项目上投资,就反而成了“不够明智和不够勇敢”。

在这个视角下,这个男生唯一的问题只是“经营策略不合理,具体操作成本过高”,而不是“道德有问题,缺少对全局个人利益的综合考量”。

这个看法对不对,取决于你是否认识到这几个问题:

1)高社会化的社会,更有面对挑战的动员和组织能力,能为成员提供显然更为安全、平稳的生存条件。就以新冠挑战为例,很明显从美英为代表的高度自由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到日本、台湾这类残余着儒家传统的半资本主义社会,到中国、古巴这类高度社会化的社会主义社会,其应对疫情的能力呈现出鲜明的阶梯差异。

其实不止疫情而已,实际上是面对一切宏观的挑战,后者都有更强的应对能力。

一旦人类进入某种困难时期,原本在一片繁荣中不会被很好观察到的能力差异就会越来越鲜明。

选择将社会资本货币化、证券化是有宏观代价的,认为历史不再会给出足够大的挑战而轻易的付出这个代价、出售社会的社会性换取“经济活跃”,恐怕在长期会被证明是一种对历史的傲慢,对自己主导国际秩序、历史发展的能力的过度自信。

2)无论如何,在社会的顶层——决策层、领导层——是不可能忽略人的社会资本的。因为在这一层面,几乎没人是仅仅在凭个人资产余额从事一切活动。论净余额,大部分人反而都是负数,即使不是负数,其经营的项目的总风险也远远大于其个人货币化资产所能担保的水平。

一个村长能不能拿个人的资产担保ta做出的政策决策?

一个CEO能不能对股东们保证——如果亏了我就用工资和家产包赔?

如果你的社会资本为零,或者余额过低,你将失去进入这个阶层、得到最大杠杆的机会。

这些杠杆可以让你的个人意志在几乎没有货币风险、货币成本的前提下放大几百倍、上千倍,是真正的“社会阶梯”。

但这些机会是只会开放给社会资本丰厚的人的。

如果你对社会资本的流失不敏感、对保护和经营自己的社会资本没有意识、没有经验,你就注定只能使用纯货币化的杠杆,也就是拿自己的家产抵押,真金白银找银行借钱。

同样是实践一个策略构想,村长和CEO们哪怕错了,也往往有“深刻检讨、吸取教训就好”的机会,而你则是稍微赌错就会被强制平仓,瞬间倾家荡产。

客观的讲,仗着这个时代提供了这些金融工具、便利交易条件就认为“只依赖货币资本就够了,投资和经营自己的社会资本是多余而过时的经营策略”——也就是“只要钱,不要脸”——是一个非常片面的、甚至是愚蠢的看法。

因为这一开始就把自己参与真正能赢的游戏的资格取消了,而且是仅仅为了思想上的安逸、ego上的快感这种其实根本不值钱的廉价快感就抛弃了。

约等于为了买游戏机卖掉了苹果的原始股。

这会影响到择偶、交友上的竞争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有得选择,没人会优先选择明显上限较低的人为伍。即使迫不得已只能接受这样的选择,人也会痛恨自己的迫不得已。

没人会认为“主张自己的权益”是错误的行为,这甚至都不限于合法的权益,哪怕你主张的是不合法的、超出常规的权益——也就是所谓的贪婪——人也不会仅仅因为你去主张就立刻对你有负面评价。

人敏感的是你主张、追求这些权益的时候所采用的手法,是否体现出你对社会规则的精通、对社会利益的强烈直觉、是否有巧妙的、令人敬服的协调的智慧。

如果你采用的是简单粗暴、成本高昂、效果不可靠而副作用巨大的策略,哪怕你仅仅伤害的是自己的社会资本,都会被人视为“没活醒的糊涂虫”而纷纷撤销一切和你有关的投资计划。

何况是在你身上投资最大的恋人、配偶呢?

如果你不但不警醒、还要抱怨甚至用辱骂来惩罚对方的撤资冲动,你至少不应该对合作关系能继续持续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抱有这样的幻想,人家只会撤得更快。

转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8184251/answer/343544603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