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媒体报道,字节跳动游戏业务朝夕光年将进行大规模的业务和人员调整,这将对游戏行业造成哪些影响?

#铁尺#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这些巨头企业要放弃某方面的业务——这是个平常事。哪怕某个业务客观上是赚钱的,但公司的资源还有更赚钱的用处,那也有必要退出某个业务。

真正的问题是,你要退出为什么不用“出售业务”的方式处理,而要用直接解散的方式,这甚至已经成了国内企业的一个“风格”。

欧美企业我们经常听说哪家企业不行了,往往结果是xx部门被谁谁并购了,某某品牌被出售给谁了,也许价格低一点,但好歹还是有价格的。但在国内这样的处理就明显少一些,基本上都是“不搞了,就地解散”,任由人员自行另谋出路,资料销毁,而不是整团队、整资产出售给别家。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才是真正的大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项目总是没有退出性,而是退出即解散,而不是退出即卖出?或者,还有另一种处理,就是“退出即开源”,同样很罕见,不是吗?

为什么?

因为这些项目并没有自己独有的价值,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历史性、公共性,完全是“快速赶时髦”的产物。

这些项目的全部的打算就是比别人更快的赶上一个已知的时髦,如果跑了第二、第三名,它将因为毫无独特性而失去一切意义。

因为卖给赢家是没有意义的,赢家的东西几乎跟你完全一样,为什么要额外维护一个自己的分身,既抬高成本、又分走自己的客户?

卖给其他人也是没有意义的——你已经跑输了,我再接手怎么都还要再耽误、磨合一段时间,岂不是输上加输?

而这些产品也没有工具价值或者平台价值——就像pixar拍个玩具总动员会生产出一个renderman,达索做个战斗机会孵化一个CATIA,Epic做个战争机器会留下Unreal引擎,这些平台性价值、工具价值,往往因为项目立意的“时间紧迫性”而被认为是妨碍“轻装奇袭”而有必要被遗弃的“辎重”。

这样一来,一旦赌博失败,整个项目的一切资产都确实近乎毫无价值。

既然毫无残值可言,就意味着一旦它失败你作为团队成员就要硬着陆。你过去几年的努力就会烟消云散,雁过无痕。到最后,你得到的是一次挫败的体验、一些(可能即将过时或的)技能经验”、一些人脉关系以及一些收入。这些东西,随着项目的消散即使不归零,也是要受到重大折损的。

现在的教训在于——即使是字节跳动这样的资本规模,也一样可能这么做。

这个对业界有什么影响其实对你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引以为戒。

你自己在选择项目的时候要多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不是一个“赶趟之作”?如果没赶上趟,它会不会变得毫无剩余价值?无论它自身是否失败,我从这过程中能确保获得哪些长期资产

尽量不要优先选择“赶趟之作”,没有任何积淀项目资产的野心、没有任何“面向可出售性”的安排或者只是虚应故事、敷衍了事,这是两个很大的警讯。

即便是所谓的“商业巨头”也一样。

从另一方面来说——作为商业巨头,做这样的“赶趟式项目”,从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负责的角度来讲,实际上是缺少商业道德的。

这些企业对这种深入骨髓乃至于已经像空气一样半透明的急功近利文化造成的危害过于傲慢,几百亿的学费只是个开始罢了。

坦率讲,很多企业,别看是所谓的“巨头”,但实际上没有资产。

公司到底价值多少,“一旦风停了,有多少出售的价值”就是一把铁尺子。

转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2063923/answer/330562455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