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的全部答案。”
这些答案有何效用,可以参考这个回答的评论区。
关注我的人需要知道几个tip:
1)我的很多答案都是会反复增补更新的。你第一次看到的不见得就会是全部,而是很可能隔不特定的时间就会增加一段。
很多问题都是很宏大的问题,不是寥寥数语就可以说明白的。所以我的答案都有一个特殊的订阅机制——我更新后会在评论区回复所有人来通知此答案有更新。
所以评论就等于订阅了一本关于这个问题的“微杂志”。反过来,如果你不希望被更新信息打扰,那就不要轻易在讨论区留言。
只是点一下赞,看过一次,其实往往会错过大部分的内容。
我已经看到有人看懂了这个惯例,这些人聪明得很。
2)我不接私信。有问题不要私下里问我。理由如下:写这些答案的时间对我而言是一种计划中的捐献。虽然我不想自夸,但是真要按我的时间价值来付费,只怕对绝大多数人都是很大的负担。
我之所以觉得丢出来是值得的,是因为我在心中默认这些答案是面向无限的后来人的。这样我才会觉得这时间——说得严重一点,这生命——才不算是虚掷了。
我有个原则——对捐出自己的问题给公众的人,我才考虑捐出答案。这是一种合作构建的公共服务,双方是一种“同事关系”。
占用我的时间仅仅满足你个人的需要,这个我是不接受的,给钱也不行。
你要得到解答的机会,你可以在知乎公开提问或者找一个能代表你的疑问的现成问题邀请我,然后随缘。请注意,我没承诺一定会回答,这仅仅是在谈其中一个必要条件。
3)越是有普遍性的、超越时代性的问题,邀请我就越有机会得到回答。越是具体的、现下的、适用于特定人物特性条件的问题,我就兴趣越小。因为这些问题不解决也会消失,时过境迁也不见得会重现,不应该花费他人的生命来解决。
有时我会回答一些看似如此的问题,但那多半是借题发挥,答案多半不是只适用于那一事件的。
4)我的答案随时会匿名,也可能随时会从收藏夹里移除。所以你觉得有用的话最好自己收藏,考虑到知乎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删帖,你甚至可可以考虑拷贝粘贴/截屏保留,否则你转眼可能就找不到了。你并不能遵循“到对方空间里挨着翻”的方法来保证找到你看到过的某个答案。
正常的友好谈话即可,不要加“x大”“x神”“x叔”“x伯”这样的称呼,也不要给我加尊称(包括“先生”)。
你若是能直接评论我,意味着已经在上下文里说明了你在谈论的对象是我,其实你没有多大称呼我的必要。只要你的心态是尊重的,你的话语就是尊重的——最重要的是你的话自然会言之有物,这已经足够了。
5)我的答案全部都不可以被认为是“正确”的。
谁能提供这种真理,完全建议你去找ta。我提供的只是一种“有质量的错误”。
在我的认知里,是没人能提供真理的。很自然,我也不可能承担这种人类承担不了的责任。
我完全不介意你觉得这个东西是错的,甚至到评论区指出来。
但是第一,请注意你的语气。你看到了错误,完全不表示你有什么额外的优越地位;第二,如果你认为你看到的问题很“无脑”,认为作者肯定是“傻x”,麻烦你先做点基本的调查工作,比如多看点这个“傻x”的其他答案,掂量一下对手的量级再考虑清楚。
当喷子也要有点江湖直觉和专业水准——开片之前一定要摸海底。这点习惯都没养成的,都在头几年就挂了,这是连小混混都懂的道理。
如果我看出来你没有做过基本调查就假定对手“铁定无知”,我毫不客气的说——在我眼里这样的人没有资格得到我的注意。
我不喜欢自夸,但我不缺交流对象,而且多到可以随便任性挑选的程度。
6)做这些回答,目的之一是为了得到有质量的反对意见。
没有外界的砥砺,以我的能力要自洽太容易。自洽了就无法再改进了,需要有人指出我不知道的其他资讯和从我遗留的角度看到我没看到的破绽。
在大量的批评者之中,这种有质量的批评发生频率极低(注意,最起码的礼貌和教养是质量中不容缺少的一环)。但是这极低可能的输入也是非常关键的东西。值得为了这些沙金,跳入沙河。
但请不要误认为“沙”就没问题。就像做警察的人自然就做好了被人伤害的准备,但这并不意味着伤害警察的人就“没问题”。
所以,如果要给我回报,其实最有效的方式是写下你的疑惑,发出你的疑问(但请注意不要搞成得意洋洋的反问——反问是自以为对答案绝对确信的,既然确信为什么不用陈述句?),尤其是提出你看到的与此相矛盾的事实。这不但不会显得不尊重,反而在我看来有特殊的帮助。
7)建议你把我关注置顶,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新内容提示。否则你点击了关注意义是不大的。
因为你一般都会关注个一两百人,我新发布的内容很快就会被淹没,实际上和没有关注差别不大。
8)如果你猜测某些匿名答案实际上是我写的,那么把结论埋在自己心里,不要找我验证。
我如果选择了匿名,自然是有需要匿名的充分理由。既然如此,我当然就不希望被人打破这个状态。这包括在评论区中直呼我的账号、使用你给我设定的专属尊称、在其他场合宣称某条答案是我所写等等(这往往会导致你的评论被删除)。凡打算与我保持友好的,都不宜有意打破这条禁忌。
你们想与匿名答案的作者交流的东西,为什么不直接在人家的讨论区直接问呢。
9)我写的东西都可以随便免费转载,不用问我,不用注明出处、不需要声明原著作权、不用给钱,你赚了钱的话都归你自己。
再说一遍,可以不用注明出处。(此处原接有“而且我鼓励不注明出处”一句,此句现已删除)。
要是有人直接质问你是不是从我这抄走的,你可以直接用这个许可回答他们。
但在实践上,如果你是整段摘抄或者整篇转载,有人问你是不是从哪里转载的,我非常不建议你强行否认,这不是我要来稀罕这个著作权,主要是你硬否认的话人们会非常积极的站在我的立场上捍卫我的潜在利益对你形成你本来可以避免的困扰。然后他们非常热心的来告诉我哪里哪里抄我的文章,我也不好打击他们的热情,我不回答他们会反过来觉得是我抄你,但我也很不想花时间无穷的解释。
我的时间不打算这样用。
这样你反而无谓的浪费很多人的精力,也没达到你自己的目的,这太傻了。
这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毫不客气的说,经过适当的营销,直接抄这些东西是很容易得到崇拜、得到“粉丝团”、得到你想要的名利的,但这种名利背后的偶像崇拜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你是不配得的,你是无法驾驭住自己的贪念和这些崇拜行为的。这很容易发生危险的反噬。
把这些文字轻易的集中归于自己的名下,这对你自己并不是一件纯然的好事——即使我不会从著作权、使用权上给你麻烦,因“我还以为是你自己写的”而幻灭的粉丝也会是个很大的、很实际的风险。
切忌。
可能将来有一天我会取消现在的自由转载许可,如果作出这个改变的话,我会在正文更新,并在评论区全员推送。因此我建议你如果转载了我的东西,请务必在评论区留下评论,以便得到及时通知。
免费转载的免责期以评论中的那一次正式通知为准,早于那个评论的自由转载不受限制。(此条于2020.7.26日更新)
另外,我也提示各位,不要看到了和我一模一样的文字后来问我是我抄ta还是ta抄我。
我不抄袭。我的东西看多了,自然也不会问这个问题了。
10)如果你看到某条我撰写或者推送的答案深入你心以至于你觉得很需要长期复看,那么我强烈的建议你直接把它拷贝下来保存到你的私人存储方案里。
要知道,百度贴吧可是将2017年以前的帖子一次性干掉过的,360网盘也曾一夜间关闭。
你不能假设知乎于世长存,也不能假设某个收藏夹、某个链接会于世长存。
11)我先预告清楚,我很容易拉黑人、而且很容易删除、折叠我因为任何理由觉得有必要处理的回复。
而且我完全不保证我拉黑、删除、折叠的理由会让人能接受,或者符合某种被拉黑者认为“公平”的标准。
你在任何评论区发言,就等于默认接受了这种内涵在知乎规则里的默认法则——这其实不是我在这里特别规定的,而是知乎的系统设置直接决定的。
作者有作者的身份特权,是作者的写作劳动的成果之一。
你可以自己当作者,去付出这种劳动,去平等的享有这种劳动成果。这才是平等的含义所在,而不是在没有付出同等劳动的前提下,靠着种种施加压力的手段去逼迫别人按照自己的喜好来使用别人的合法权利。这本质上是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将自己视为了一种可以言出法随的特权阶级。
额外要说明的是,我这里其实是有给一部分人特权的——那些我查看过之后看到有奉献过公益性答案的人,在我这里自然会享有额外慎重的对待。
ta们的疑问和反对,我会额外重视。——虽然这不表示我就一定不会拉黑、删除、折叠,但信不信由你,我会额外慎重。
因为我还有另一种考虑,就是因为我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我的一些答案注定会成为一个人流和评论非常密集的地方。因为我管理答案的方式,我这里会不断的、越来越多的涌入对我抱有很大敬意甚至感情的读者。
你的质疑若是被我感觉会让人觉察到(或误读出)对我有轻蔑和伤害之意,那么它会自然而然成为一个永久性的吸引对你的攻击的入口。
而我不希望你受到这样的折磨。所以我要替你关闭掉这个会引来鲨鱼的伤口。
我更不希望对我抱有善意的人因为你的引诱犯下伤人的罪,无论多轻微都不希望。
如果你只是发现你的答案被折叠或者删除,而没有被拉黑,你是可以考虑重新组织语言、去掉这种我顾忌的问题,重新提出你的疑问的。(但是你要注意,我没有保证它肯定不可能被删除和折叠,或者会导致被拉黑——人生的每一刻都是冒险)。
尤其是,如果我已经把你拉黑了,让你再无还手之力的挨揍那对你更不好。
删除和折叠,常是一种保护措施,而非单纯你理解的“迫害”、“报复”。
我再坦白点说——很多你以为是我删除的评论,其实我根本留着没动,是因为我持续更新答案不断的有人流入,三天两头挨骂,原作者自己删除的。
12)关于评论区管理。
你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我的评论区的价值。
如果你认同着这些的理念,你应该很容易在我的评论区里的评论者中找到值得关注的人。
如果你不认同,那么你也可以因着你的不认同,找到与你同样不认同的朋友。
这里面可能有你将来的老板、下属、朋友、恋人。
只要你说话,你也会也容易被看见——说话之前问问自己——你想要怎样被看见?
这些回答是被有意创造的孵化器。
是为了孵化值得一搏的关系的。
因为这个原因,我希望评论者们主动自肃,避免在我的评论区对人发动攻击性言论。
并且我鼓励你们对我评论区里发现的任何攻击性言论积极举报——包括我的言论。
13)关于粉丝团体。
我不建议任何人组建以我为中心话题的粉丝团体。你们组织起来整理我的答案是一回事,但组织起来组成我的“追星俱乐部”我是不赞成的。
赞同我所阐述的那些逻辑推断和事实判断是一回事,赞同我这个人是另一回事。
我绝对不赞成人因为喜欢我这个人,而赞成我讲的话,而且绝对反对人只看我的话,不看与我立场对立者的话。
我希望你们接受某些话,不是因为它来自什么先知圣贤、人生榜样,而是因为你们正正反反、上下左右的对比推敲后发现的确这是最合理的方案,所以照办。
成为我的“粉丝”和成为我的读者其实在深处是互相矛盾的,而我绝不希望任何一个读者变成我的粉丝。
一个也不想。
所以我呼吁你们不要成立以赞美我、关注我为主题的任何组织,也不要加入这样的组织。(仅以临时合作抢救性收集我的回答的临时组织不在其列,但既然我这里已经整理完毕,你们的工作应该也收尾了)。
我虽不会妨碍人这样做的自由,但我不会对这样的组织及其成员给予特殊的优待——因为这样只会于你们有害。
最能让我高兴的是你提出我没想到过的问题,发现我没考虑到的矛盾和破绽,并以尊重的态度提出来,而不是对我说好话。
我没有授予任何人评价我的权利——无论是差评还是好评。
将来你们也慢慢会发现,这种评价其实本身也没什么意义。
14)因为13的原因,我大概率会将用“粉丝”来指代与我友好互动者的人拉黑。
如果你一定要指代这个群体,你可以用“读者”,“(长期)关注者”,“(积极)对话者”这样的显而易见更准确而中性的表达。
对一个人表示了超出你自己水平的尊重,一定就是“无脑崇拜”吗?你就是“正确分寸”的准绳吗?
现在一般青年人里面流行的所谓“正常关系”一般都被我认定为“还不知道尊重为何物”。
这意味着楞头青们则会参考自己的水平认为只要高于这种可以“说话随便一点”的水平的尊重就叫“拍马屁”,“个人崇拜”,“粉丝”。
将来你们挨的教训会告诉你到底是我对还是你对。
我评论区里的基本氛围,只不过是很普通水平的以礼相待,如果你认为这就叫“粉丝互动”,叫“个人崇拜“,我只会同情你将来的命运——等你走出社会,你会发现现实生活至少也要求这个水平的礼仪。
在我这里,称呼任何人是我的“粉丝”,都会被我视作一种对他人的侮辱。
因为你在侮辱别人的教养和智商,你也在侮辱我做的这些事。
既然如此,我会削弱你看到这些东西的便利,这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降低这种事发生的概率。
外面我管不了,但是不能搞成别人到我这一做客,仅仅因为特别礼貌周全就被人批评为“狂热粉丝”,这像什么话。
至于你们认为很有礼貌就算狂热崇拜,这个需要你们自己多看看这些讨论区是不是真的“没有反对意见,一味吹捧”,去研究反对意见应该怎么提。
这话我之前没有明确提醒,考虑到一般人对粉丝这词用得不严谨,既往不咎。
但从本次更新开始,凡有用“粉丝”“粉丝团”来指代与我友好互动的人,除非是用来指说话人自己(指自己请参看第13条),否则大概率拉黑。
15)如果你觉得应该要取关,我没有任何意见。但不要跑来发在我的评论区或者想法下面特别声明一下,这种行为会导致你很大概率会被拉黑,这意味着至少你的这个账号将不再有机会再次关注我了。
16)我的点赞和收藏都是按照“这一篇值得你们看看”、“这一篇适合你们现在再看看”的标准操作的,这是一种有意设计的公共服务。但因为知乎关闭了对被关注人点赞和收藏的推送功能,这个推送的成本大为提高了。
因此我在这里提出这个方案,呼吁有心人参与:
如果你认同我所推送的东西值得进一步传播,愿意成为助力,那么请你注意我的主页动态,(这里可以看到点赞和收藏信息),并且根据你自己的判断,转发这些被点赞和推送的答案到想法。
同时也提倡你们关注一两个有转发我动态习惯的用户,作为万一知乎有什么变化的辅助保险手段。
17)我的东西,最好不要直接转发给自己的朋友、父母、恋人看。因为这有“让你学学怎么对我好”的含义,副作用比正面意义更大。
你想要更多人看到,最好以身边人所不知道的身份,转发给不认识你的人看。否则你很容易被人攻击。
看到的人多了,自然有一天传回到希望能看到的人手边。只有经过这样一道轮转,才能解决这个负面效应。
18)可以在此直接搜索内容关键词和查看版本变迁。
https://github.com/itrewub/jh-notes#jh-notesgithub.com/itrewub/jh-notes#jh-notes
望周知。
19)有一个禁忌——在我的评论区慎用“面子“这个概念。无论你在任何意义上觉得我是在跟任何人在任何问题上争面子,只要说出来,很大概率会进入黑名单。
因为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很显然的——
a)以我展现出来的能力,我若想要“面子”,用得着以写这些东西这种低效率的办法吗?就算是,有必要用这种写法吗?
b)就算我想要面子,要这种不知哪来的路人的面子干什么用?
这是缺少基本的思考能力的表现,会让我觉得往下跟你多说的任何一句话都是浪费时间。
这于是带来进一步的问题——
c)觉得我是在自己面前为了争这个面子才做这些事是一种缺少思考能力的表心,那么得到这样一种缺少基本思考能力人的认同,有什么“面子”可言?
这跟生不生气关系不大,之所以要拉黑,是而是因为每一秒钟都是不可挽回的生命,我一秒钟也不愿意再被浪费。
20)之所以拿出那么多精力来无所不包的写,根本不是为了引人赞叹崇拜。而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力的基线”,以便让人在发现与自己意见截然相反的时候,不能不犹豫一下“会不会不是这个作者疯了 / 有病 / 突然逻辑能力丧失,而是可能是我自己搞错了”。
这些回答真正对一个人有重大价值的部分,绝不是那些你击节赞赏的部分。那部分让你很愉快,是因为你觉得有人替你把你说不出但同意的东西用了你无法达到的力度说了出来,大快你心,那不过是本来就有的价值得到二次肯定而重复消费。
真正对你至关重要的,恰恰是正是那些你原本完全不可能接受的东西。
这你绝无办法同意、连看在眼里都觉得荒唐而不可思议的充满“冒犯”和“傲慢”的一百字,才是对你最重要的东西。
那是被倾尽心血以钢铁般的逻辑推演浇铸在那一百一十九万九千九百字的基座上的。
那一百一十九万九千九百字,都只是为了让你对剩下那一百个字的“荒诞不经”“岂有此理”,犹豫片刻。
哪怕你只是犹豫,哪怕只有片刻,也对你有重于那一百一十九万九千九百字的意义。
这要的不是你对那些有多“击节赞叹”,要的是你对这些的片刻犹豫。
力举千钧,唯求一发。
真正将一个人牢牢的禁锢在那个钢制小盒子里的,根本不是他人的所谓“压迫”,而恰恰是自己的“绝对无法接受”。
只有将千钧之重集于这毫针之尖,才有可能洞穿这钢铁的盒子,刺穿一个极小的孔。
哪怕这个小孔只能维持一秒,在这一秒,铁盒里的你也在这一秒与你自己隔绝的东西相连。
在那只张开了一秒钟的、一毫米的小孔的,另一头,有被你恨与憎恶的人等了一辈子的理解和原谅的可能,
有真正无垠的世界。
千针万孔,终有通时。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地方,就以“这个作者为什么在这里如此大失水准,看来术业有专攻,古人诚不我欺也”一摆手含糊过去了,那么你花那么多时间,仅仅只是在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很牛的人”赞同自己已经赞同的东西,找到了一个可以用于捍卫你本来就持有的弹药库而已。
那于你好处极为有限,甚至可能反而有害了。
不求你现在明白,更不用你叫好喝彩,但要你沉吟片刻。
沉吟吧,不是为我,而是为你自己,最终为那些已经、正在和即将被你错失的人。
那些人是你安身立命、存亡续绝、有所成就的真正关键,是你真正光明的未来。
21)说话和占用我的注意力,最好是为了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人类,最好要是其它路人看了也会有所助益的话。
在我的答案下的留言,会自然的消耗掉所有看到它的人的时间,如果与其他人并无关系,也无参考意义,那么第一,这一般都不会得到我的回应,因为给予回复会进一步扩大后人的损失;
第二,我会视为一种问题——可以理解,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容忍,因为人非草木,孰能无过——但忍让是一个问题。
要知道我现在的浏览量是一天约30万。你的话如果会让人无谓平均多花一秒,就是人类损失了30万秒,而在第二天可能还会再令人类损失30万秒。
我的东西大概将会长久的流传下去,它存在一天,随附在它之上的种种其实于人无意义的信息也会一直继续夺走一切随之看到它们的人的一秒又一秒。
人非草木,孰能无过?所以一次两次有感而发,并没有顾及这一点的话也罢了。
但是如果你打算在我的评论区长期活跃,那么要注意到这个问题,因为长期活跃而并不在意这一公众代价的存在,会造成的损失会是另一个量级的。
我的损失并不重要,因为我已经预先接受了可能的消耗,因此你不会因为造成了我的这些的痛苦欠我什么东西。
虽然有折叠删除拉黑,但是那是一种对未来的处理,不是对过去的追究。
你真正亏欠的是没有像我一样事先同意的其他人。
真正会令我在意的,是你对其他人的爱,而不是将其他人置若罔闻而专注在我身上那些东西。
这在我看来不但不会令我萌生好感,反而是越“专一”、越炽烈、越减分的。
爱我即爱我所爱。
你眼中、口中、心中没有ta们,你的眼中就其实没有我。
22)我写的这些东西几乎不会提供来源引用,也并不会给出每一步的论证。
我一向选择只写那些我认为你在足够真诚而且有对应经历的前提下,仍然不容易凭自己直接想通的那些断点。
只替读者补上关键的那一环。
这首先是因为我只有这样的精力——说直白点,就这条件,你挑剔也没啥用。
其次是因为这些东西本身就是力求避免建立在“因为某人那样说过”这种依据之上的。定义和论证都给了,直接看定义和论证,在自己的生活中去验证。
其他人没谁有资格为这些东西背书,因为ta曾经说过,而且ta很伟大,于是你的人生就应该怎样怎样过吗?如果哪天那个人被察觉说的是错的,这些论述就要连环倒塌吗?
所以毫无引用的意义。
第三,真正要想从外界受益的人,总是分得清谁是主动,谁是被动。
自己去考虑使得这些东西可以成立的语境,是从这些东西里受益的天然前提。
对于有缺环的表达,有人将原命题自行补强然后讨论仍然存在的疑问,有人将原命题补弱然后发表不屑一顾的贬斥。
只有前者有资格得到在意,后者根本没有活醒,还欠生活的耳光。
而对于前者,有时候你无法理解是因为你并没有经历过必要的体验,所以全靠理论认识补不上被省略的缺环。这种情况意味着你的时候还没有到。这并无贬义——谁也都是先上一年级,再上二年级……然后再上大学的。直接询问大学的问题,有时候唯一的最短路线就是让你先把一二三四……年级都上掉,那是无法用简单的描述来替代的。
这种时候只能说“再过些年再回来看”,别无他法。
而只有在既补强了、又有经历了的前提下,仍然保有的疑问,才的确是我的表达过于省略或者的确是错的。
基本上只有这最后的一种疑问会导致内容的修订。
望周知。
23)我回答的对象不是题主,而是是看到那个问题会点进来的人。
这是对于很多人很在乎的“离题”问题统一的回复。
我回答的不是题主的那个问题,而是关心那个问题的人真正想要解决的那个问题。
因为绝大多数问题本身就问错了。
连题主自己,问的都不是自己真正想问的那个问题。
这是解决自己问题的最大屏障——无法解决问题的人,首先的困难是缺少提出正确的问题的能力。之所以找不到答案,是因为问题本身就提错了。
关于“离题”的提醒,不必再重复。
24)从现在开始,接受评论区指出“这个说法可以改得柔和一些”的建议。
人们很难接受别人对他们不认同甚至担心受其伤害的观点如此肯定。这可以理解,不演化成对人的攻击行为也是人正常的权利。
我写的东西如果没有什么论证,对ta们反而没有这么大刺激。
对他们来说艰难的一点是每一点刺心椎骨的东西都不是那么一根小刺,而是从一个很难整体否定的、绝大部分ta们自己也认同的东西上无缝的生长出来的。
ta们不是担心这些是错的,而是担心这是对的。担心如果这真的是对的、如果这东西真的说服了越来越多的人,会导致ta们根据原来的计划打算的人生会受影响,会担心影响到ta们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努力的价值。
这对很多人都是折磨。
我并不是不理解这些人对这些东西的矛盾心态。
我只希望在最后不能不停止之前把来得及讲的话尽量多讲点。
那对ta们将来有大用。
我说不能原谅,其实是气话。
因为一开始就是为ta们写的。
我很清楚这其实违背了我预先决定要给的宽容。
最后我是会道歉的,但是我现在要任性一下。
这不需要惋惜,因为这是自然规律,不能简单的归咎于那些忍受不了而不能不对我做些什么的人。
ta们其实不是故意的,ta们只是太痛苦和害怕了。
事实上,我很抱歉无法因为顾及他们的感受而停笔不写,因为我更担心ta们将来需要的时候看不到这些东西。
觉得自己的路走得通,那么就先去走,等那些路走不通了,至少还有一条你以前不喜欢,但是知道存在的路放着。
为了怕动摇自己的走现在这条路的决心和怕失去对现在选择的道路就是“绝对最优解”的信心,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很多人之所以还能在现有的道路上苦熬,凭的也不过就是这仅存的“这就是最佳选择”的念想了。
只有相信除此之外别无它路,相信连第二条可能的路都没有,ta们才能说服自己接受已经接受和即将接受的全部痛苦和折磨。
给人选择、给人自由,其实与杀人无异,因为真正难以承受的不是痛苦本身,而是“我可以不必受这些苦”的可能性。
所以怎么能不想把在建第二条路的人杀死呢。
为人铺路,必须要承受这个,不能有任何侥幸。
这跟公平不公平其实没关系,这就是事实,就和凭啥不抽烟也有可能得癌症一样是事实的一部分。
说到这里,我也的确需要反省。我有能力做得更柔和点,就应该再柔和点。
我觉得委屈,所以在这方面努力不够。
觉得委屈应该自己处理好,不应该过于勉强而把过于勉强的后果责怪到其他人身上。
所有可以消除的痛苦,都应该被消除。
虽然这不意味着我会取消掉现有的黑名单,但应该会改变一些现在的和将来的文字。
总而言之,希望你们好好的。
包括觉得我应该被消灭的各位。
我为我无法克制怨恨你们而道歉。
自觉正确、自信利他,也不可以是不原谅的理由。
人难以免俗,希望你们理解。
这不表示我会改变屏蔽攻击性言论的做法,但请你们理解这更多的是技术性的,并不表示这是一种报复。
我必须想办法坚持得久一点,而我并不能做到对我所热爱的人们伤害我无感,抱歉。
从现在开始,接受评论区指出“这个说法可以改得柔和一些“的建议。
预先感谢所有的帮助和谅解。
25)我的东西,不建议直接转发给自己的亲属家人。因为这就像傻男生送女朋友美白霜一样。
人家不但不会擦,还会连本来自己下的单都退掉。
ta们只能凭缘分从与你无关处自己去看到。别人的亲朋,看到的该是你的转发;你的亲朋,看到的该是别人的转发。
将这东西转发给自己的亲朋这个行为是直接违背这些东西的原则的,那会形成一个奇妙的讽刺——ta们否定的根本不是“美白霜”,而是“男朋友”。
26)持有一个名字纯属为了避免你们无法找到全部答案而导致的逻辑无奈。
我基本上把我的成功定义为“看到、看懂、记住这些话的人数 – 记得我叫什么的人数”。
记得住名字,就是崇拜的开始。
说实话我根本不知道要怎么跟一个“粉丝”说话,对此毫无训练,而且不感兴趣。你用粉丝腔跟我说话只会导致我不知道跟你说什么,反而造成“冰冷的对待”,最后大家都很尴尬。
为了这个目的,我会定期改名。
这会导致你们在评论区里留下的各种缩写称呼定期失效,还会导致后面的人的困惑。
所以我很可能会因为你留言里带了这类“名字简称”而删掉你的评论。
这当然会造成你辨识我的困难,但我不认为这在技术上无法克服——并且这样就会导致你失去阅读,意味着你对这些内容的在意仍然是休闲和娱乐的。
抱着休闲娱乐的态度,看这些东西是很辛苦而且缺少收益的,对你其实是一种浪费时间,省了也好。
关注这些话的方法,不要关注这些话的立场。你毫无认同这些立场的必要。
关注这些推演的过程,不要关注这些推演的结论,你毫无接受这些结论的必要。
不要在任何意义上——无论是显意识的、还是下意识的——认为可以通过“采取相同立场、认同相同结果”来向我表达“忠诚”,以“求带”。
我并不见得永久认同我的现有立场、也不一定会永久坚持我的结论——我还没死,为什么要先冻起来?
我更不需要人的忠诚——若是需要,何必如此麻烦?
人类不应该、也可以不靠“求带”这种模式——我要告诉你们的、向你们示范的正是这个。
其实我不建议对我给什么称呼,一定要的话,答主、作者、“你”就可以了。
27)防失联及一些其他内容。
28)关于如何高效安全的怀疑我的答案。
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a)“这个答案是不是和某个历史答案有矛盾?” 简述矛盾点,提供原文链接。
b)“这个理论如何在xxxxx假想场景下实践?”简述具体场景。
c)“这个似乎和xxx科学理论/论文有矛盾?”简述矛盾点,提供原文链接。
d)“那么如何用这个理论解释xxxx现象?”简述具体现象,提供资料链接。
注意使用疑问语气,加上“似乎”“会不会”“好像”“我感觉”这些疑问助语,避免让我误认为你已经绝对确定自己找到了漏洞前来“吊民伐罪”。
前者很安全,甚至会为你加分。
后者很危险,不但不容易得到回答,还有概率被拉黑。
我不喜欢“非常确定”自己比我聪明的人——主要是这类人非常麻烦,说话费劲而且经常没完没了。而且这类交谈,我说得越多、回复越难驳倒,在对方眼里只会罪越大,如同自掘坟墓。
最后往往还是不能不当恶人,这很无谓。
这些基本套路,不光适用于我的评论区,还基本通用于整个社会。
其实从个人到组织乃至到国家社会,没人不准你提出问题,但“质疑”是另一回事。
把“不容置疑”误作“不容质疑”,这是一个流毒极广、贻害无穷的致命的错误。
人人都不能“不容置疑”,所以除非特别声明,否则人人有默认的【置疑权】。
但是记住、记牢——人人都是不容质疑的。除非特别授权——这种授权极其罕见而且往往不可信,否则任何人对任何人都默认没有【质疑权】。
搞混了这两者,足以让你的职业生涯、亲密关系、政治生命——乃至生命本身——当场死亡。
这是最危险的蠢行之一,自己长点心。
29)关于规范的提问。
看了东西有追加的问题要问,不要只在评论区里问,主要要用知乎的“问题邀请”功能。
原因有二——
第一,我平时其实非常忙,每天收到的评论很多。你写在评论区,除非我当场有时间且有兴致回答,否则回头要再找基本上是不可能找到的。而你邀请回答的话,你的邀请会一直在堆栈里,虽然也很多,但肯定比评论少几个数量级,被找到的概率大得多。
第二,在评论区里给你回答,看到的人远没有在答案区写新回答大。这样对其他人有更大帮助。
也因为这个原因,邀请之后建议把你邀请的问题链接写在讨论区,以便将来的人直接跳转。如果我回答了,更建议你把回答的链接也放到自己的提问评论下,更能帮助同样需要这个问题的答案的人方便的找到。
做足全套功夫的人,在我眼里就不仅仅是“想要知道答案的人”,还是一个“乐于降低别人的生存成本的人”。
一方面,后者在我心中的地位比前者高得多,因为这已经是我的同路人了。
另一方面,这对你是一个很好的练习——自己做事要习惯性的做到顺带让后人被动受益。
不做则已,做就做到有历史意义。别看这是这一问、一邀、一记,看似只有不知几人受益。
但这就是历史意义。
30)邀请我回答问题,想要提高成功概率,注意以下几条:
a)最好寻找已经存在大量答案和关注的既有问题邀请,而不要不经寻找径直提一个空白问题。
直截了当的说,我回答问题不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好奇心,而是为了尽可能多的打破人的绝望。
如果我发现你没有做这个工作,那么你的提问被回答的可能性会大幅削弱——我大概率会等待有人找到这样的问题再次邀请。
b)我回答问题的主要驱动机制是愤怒和同情,所以越是一边倒、越是“灾情严重”的问题,自然越优先。
“排在前面几页的答案全是一边倒,尤其是充满阴阳怪气”,这种问题往往可以有效的激起我的意愤和对误入这个问题的读者的忧虑。
这很容易导致很多人误以为“这就是全部可能,看来没有希望了”。
这些地方需要有至少一块牌子——“前方五百米有下桥匝道”,需要有人在铁板一块上开一线窗。
但是“开窗”无法只靠提供不同的答案——因为显而易见这种直闯龙潭的做法会引起猛烈的踩踏阻击,很容易就会被一群人踩到沉底。
大量的踩恰恰来自其实最需要这些东西的人。
很自然还有另一半工作要由其他人完成。
以上。
我在爱发电的账号与知乎账号同名,你应该可以很容易搜索到。在那边会发一部分专属内容。如果你想支持我的内容输出,请到爱发电进行付费订阅。
31)如果想借我的素材找工作或者找恋爱对象,最佳实践建议如下:
不断的评论我的各种文,同时勾选“转发到想法”选项。
这样一来,你对我的各种文的认识和立场就会渐渐积累起来,可以借着我的内容,稍许加一点点评就成为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的很好的表达。
我说的不是要你“全都赞同”——没准你未来的老板或者男/女朋友刚好和你一样纠结其中某几篇还持有和你一样的不同意见,你们这“暗号”不就对上了吗?
只在我的评论区里发讨论而不转发到自己的想法里存档积累起来,这是非常可惜的。
这些想法你自己再用收藏夹分门别类的整理起来,方便有意的人更好的了解你的看法。
这样,这些人在看我的评论区时就可能注意到你这个熟面孔——因为你评论多而且质量对ta胃口。人家一好奇,点进你的主页,可以看到你的想法区大量的点评,这些文章本身ta都是自己看过的,ta可以一次性的、大面积的核对你和ta的期望的距离。
再一看你的置顶贴,正在找工作/征友,人家可能就会开始在你的想法下互动。这些互动你处理得好,那不就有了吗?
这远比平时不出声,突然冒出来在某篇下写“我找工作”来得有效——暴露面就太小了,而且对方的了解成本太高。
多为对方着想,多思考实际的动力机制,你才会足够有效。
按这个做法做,对方开口前,就已经很了解你了。
32)
我已经建立了一项人工智能服务,以帮助你更好的找到对你有用的答案或协助你解答你的亲友的问题。具体使用请参考这里:
这项服务需要服务码来工作,你可以在爱发电账号下买到——请注意爱发电订阅用户可以拿到很大的折扣。
这些购买费用和订阅费用,不仅仅是你获得这些服务的对价,在我的视角看来,它们还是你为更多人能获得这些答案而作的捐助,也被我视作这些内容的确得到足够真实的需要的重要证明。
转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373660/answer/1710187984